燕鷗保護區
燕鷗保護區

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

每年4月至9月為燕鷗的繁殖季節,「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包括東引鄉之雙子礁,北竿鄉之三連嶼、中島、鐵尖島、進嶼、白廟,南竿鄉之劉泉礁,莒光鄉之蛇山等八座島嶼,面積共約72公頃(陸域12公頃、海域60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以這些島嶼作繁殖地區的白眉燕鷗、紅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黑尾鷗、岩鷺、叉尾雨燕等七種鳥類。

根據調查,近兩年在保護區繁殖的燕鷗數量已達上萬隻,其中白眉燕鷗、蒼燕鷗為保育類鳥類,鳳頭燕鷗數量則為全國之冠,黑尾鷗之繁殖紀錄更為全國唯一發現地區,彌足珍貴。

其中千萬不要錯過尋找已列入瀕危物種的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的身影。被稱作神話之鳥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Sterna bernsteini) 於1863年被人類命名,是燕鷗科鳥類中族群數最少的一種,想要看到它們的蹤影相當不易,它的嘴部呈橘黃色,嘴尖部位為黑色,是最重要的辨識特徵。此外,它的頭部有黑色羽冠,額頭和胸部白色,背部至尾上羽色灰色,翼羽為灰白色;繁殖期額頭會出現黑色,繁殖季後,額的羽毛慢慢的開始翻白。

馬祖列島燕鷗保護區
位置 面積 分區
鐵尖(燕鷗保護區) 8.61公頃
核心區0.98公頃
緩衝區7.63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白廟(燕鷗保護區) 1.88公頃 核心區
中島(燕鷗保護區) 1.9公頃 核心區
三連嶼(燕鷗保護區) 13.86公頃
核心區2.54公頃
緩衝區11.32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進嶼(燕鷗保護區) 15.61公頃
核心區3.11公頃
緩衝區12.5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劉泉礁(燕鷗保護區) 10.22公頃
核心區1.42公頃
緩衝區8.8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蛇山(燕鷗保護區) 15.73公頃
核心區3.15公頃
緩衝區12.58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雙子礁(燕鷗保護區) 7.81公頃
核心區0.94公頃
緩衝區6.87公頃
核心區及緩衝區

 

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Sterna bernsteini)

每年的4月到9月是馬祖賞燕鷗的最佳季節,夏候鳥燕鷗由越南、印尼、菲律賓、澳洲等地北返來此繁衍,馬祖常見的的燕鷗如白眉燕鷗、蒼燕鷗、鳳頭燕鷗、紅燕鷗等,另外在東引則常見大批黑尾鷗成群在安東坑道繁殖覓食的景觀。

黑嘴端鳳頭燕鷗身長36公分、稀有夏候鳥、嘴為橘黃色,嘴尖為黑色,是最重要辨識特徵,頭部黑色,具有羽冠,額、胸部白色,背部至尾上覆羽灰色,翼羽灰白色,冬羽頭頂部分白色。求偶期額頭會出現黑色,孵卵育雛後開始翻白;停棲時,尾羽、翼尖幾乎等長;尾羽灰色,分岔明顯。單獨或成對飛行,棲息於海岸島嶼、河口、港灣附近,每年於4至9月繁殖,食物以魚蝦為主。

黑嘴端鳳頭燕鷗特徵說明

黑嘴端鳳頭燕鷗是40多種鷗科鳥類中最稀少的一種,自1863年內人類命名以來,想要看到它們的蹤影相當不易,因此被學者專家比喻為「神話之鳥」。

  • 黑嘴端鳳頭燕鷗
    稀有珍貴的黑嘴端鳳頭燕鷗現身保護區
  • 黑嘴端鳳頭燕鷗
    黑嘴端鳳頭燕鷗
  • 這對大鳳頭燕鷗正在保護他們的雛鳥
    這對大鳳頭燕鷗正在保護他們的雛鳥
  • 覓食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覓食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

順遊景點

  • 橋仔聚落

    橋仔漁村,位於北竿西北方的一座小村落,就在壁山山陰北向傾斜的山谷內,谷地歷經雨水切割形成山溝縱橫,村落境內小橋隨處可見,馬祖方言「仔」即為「小」,因此名為「橋仔」。橋仔聚落昔日富漁鹽之利,曾做為對大陸商業的轉運港,客舟商旅往來期間,人口超過千人,當時可說是北竿第一大村。

  • 蛇島

    蛇山不是山,是由四座位在西莒西側外海的島礁所構成,一字蜿蜒排開,宛若長蛇盤據於海中;另有一說,稱蛇島主峰前的海蝕地形隨海水漲退,宛若蛇之吐信,因而得名。

  • 三連嶼

    三連嶼距北竿2.5海浬,因三座島礁緊臨而命名,各島礁之外形、色彩均各具特色,或如獅身人面、或如巨獅回首;三連嶼的海蝕門,天造地設、巧奪天工,又堪稱地質景觀之一絕。

最後更新日期:2021-05-25
南竿秋桂山海岸景觀區 回列表 南竿官帽山景觀區
TOP